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輕裝上陣-再談器材裝備

前文談及筆者(攝影師)個人對器材裝備的一些看法。我在這裡再談一些。


在這數碼攝影時代,做報道攝影最要緊的是儘量做到“輕裝上陣”,我想很多同行都會同意我的看法。 今天數碼科技輕鬆地讓攝影師設定非常高的iso值來進行拍攝工作而不須犧牲畫面素質。 所以我想我們選拍sport photography並不需要像菲林時代那樣出動大口徑長鏡頭 ( fast lens ) 那麼隆重。舉個例,以300mm f/4 跟 f/2.8比較,它的重量是2.8鏡頭的正好一半(300mm f/2.8大約重兩公斤,f/4則差不多一公斤)如果說400mm f/4 當然更重一些(重的不得了)。

如果說我可以利用300mm f/4,手拿,可以自由走動,不需要monopod,可隨意追蹤目標pan鏡頭而拍出來的結果是跟那些重一倍,價格則達到七,八倍的f/2.8鏡頭不相伯仲的話,我們做為專業,該選擇前者呢,還是後者呢?  當然,鏡頭快一些總有它的好處和優勢筆者不否認。然而在數碼科技如此進步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執著於那一個click的差距而給自己增加如此大的肉體負擔,犧牲靈活性呢?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Ren
2017, 4-15

* Technical data : Canon EF 300mm f/4 L ( without stabilizer )
   iso 800 manual mode/shutter speed 1/3000 sec at full aperture handheld
   ( image uncropped )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以有限為無限”

2017年【七攬】前天結束,筆者從來沒有採訪過這本港一年一度體壇盛事,今年算是第一次,就當我是大鄉里吧。

從事雜誌/新聞報道28年我從來沒有涉及 'Sport photography'. 第一次拍攝'Sport'已經是28年前初出道時在東京。當天在Tokyo Dome為亞洲週刊英文版拍攝當地業餘美國足球隊,我還記得我利用fixed focus來捕捉動態,結果挺滿意。 再說Sport photography, 不是因為我沒有興趣拍,而是因為我目前擁有的攝影器材不夠好所以我打消拍攝Sports的念頭。 記得在那遙遠的【菲林】時代(我原則上只用幻燈片),我曾擁有Canon FD 300/f2.8 L鏡頭,在90年代初售價大約一萬五千港幣左右,以當時的生活水平來算,是等於普通文員兩個月的薪水相當昂貴。後來因為擁有300/2.8 也沒什麼用處所以乾脆把它以同樣價錢賣給怡和洋行(因為他們正在等佳能專業會員放售二手鏡頭)結果賺回一萬五,給對方器材銷售部經理笑說“你是個好狠的生意人”。

好,言歸正傳,做Sport Photography, 需要有上等器材,大口徑300/2.8是必備,還不夠,專業攝影師(報紙/通訊)通常也帶備400mm/f4, 甚至500mm,萬炮齊備,攝人心魄。唯獨我窮,我目前做Sport,除了一支wide zoom, 只能帶兩隻長鏡,即:70-200mm f/4, 和舊款300mm f/4, 兩隻slow lens均無stabilizer,而300mm更是二手貨。星期天的【七攬】決賽,我就大搖大擺地用這三隻鏡頭來拍攝但沒有感覺有什麼不足或有需要更高檔的攝影鏡頭。

筆者喜歡在劣勢裡面爭取優勢,以寡勝多以弱勝強。在任何大球場拍攝現場運動比賽(除非室內比賽),我看不需要帶那麼多高檔器材搞得滿頭大汗笨手笨腳。李小龍說過一句話:“以有限為無限”。他這句話也是我個人座右銘,是我人生最高指導。與其在記者區跟大隊用monopod架起那幾公斤重的400mm f/4來拍攝遠在對方龍門邊搶球的一幫攬球手,不如handheld在corner池邊等待有人來“噠陣”(try),捕捉那一瞬間。我只不過用那EF 70-200 f/4,手上感覺只有幾百克重量豈不很舒服?   拍照是靠腦,不是靠昂貴器材。我的肉體負擔比同行少一半,機動性比他們優勝十倍。他們把自己困死在指定記者區,我則自由變換陣地給自己圖片更多角度。 數碼攝影如此進步的今天,並不需要拿出2.8大鏡頭,怪嚇人的。




怎麼看待攝影就和我們如何應付我們不如意的人生同一個道理。






Ren
2017 4-14


* 圖:廖中仁/攝影鏡頭:Canon EF 70-200mm f/4 (handheld/without stabiliz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