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無題 ( 2 )







鯊魚在維持海洋生態平衡裡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人因為喜食魚翅把他們幾乎趕盡殺絕。





所以開口狼吞虎嚥之前請關心你在吃什麼。





人類的牙齒比大白鯊的牙齒更利更可怕。




Ren
2017, 7-30

無題 ( 1 )








看見電動玩具無緣無故地在市區出現。


那機械式的動作很滑稽。




玩具召喚我們失去的童心。




Ren
2017, 7-30

盛夏 - 數碼港







作者從來沒有去過數碼港,因為可能不喜歡【數碼】這名詞。

最近去了一趟。



不就是以前的薄扶林嗎 ?




Ren
2017, 7-30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所謂:“滴水能穿石”。

【兵法】又曰:“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





一個高壓縮噴射器噴射出來的水,能刮走頑石。



所以,李小龍說過那有名的話:" BE LIKE WATER my friend ".





對,上善若水。




Ren
2017,7-27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香港肖像】- 周景輝 ( 10 )







周景輝 - 健身教練。



今天下午跑到銅鑼灣,順便在驕陽底下在維園閒步。月曆已過大暑野蠻的太陽把維園足球場曬成一塊巨大的鐵板。



遠遠看見一個身材健碩的男人在龍門前面赤裸著上半身曬太陽。從他發達的肌肉觀察,我想,他一定是健身愛好者。我從遠方隨便照了幾張照,看他反應如何。若他不喜歡,他一定會趕我走。結果他依然氣定神閒地在那兒享受著猛烈陽光的灸烤沒有理會我的動作。我心想,此人很上鏡。


我離開了他一下,往東邊轉了一圈然後又回來。這時我走近這位型男介紹我自己。他叫 Marco,果然是一名健身教練,就在維園附近工作,今天趁有空出來在公園曬太陽維持他那古銅色的皮膚。 在猛烈太陽底下我看見他身上每一滴汗水。接著我們開始聊起來,Marco 知道了我的來意之後有點吃驚,但反應非常友善。我問他是不是天天來這裡曬太陽,他說不, 一週那麼一兩次,有時間就來。我跟他說在這樣的艷陽天,沒人在這裡曬太陽,你是不是喜歡一個人在這裡享受自己的時間呢? Marco 說 “是”。他說他喜歡遠離煩囂,享受一個人的時間和空間獨享太陽的能量。 他很有性格。



我跟他說 “你很上鏡”,很有型,他高興地說了一聲多謝,他的笑容是那麼的爽朗。


Marco年屆【不惑之年】仍然獨身。





各位港女,排好隊吧。





廖中仁
2017,7-25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本事







昨天在尖沙嘴某大廈商場內閒逛,隔著玻璃看見有一群搭棚師傅在拆棚架於是趕緊拿出相機拍照。所幸帶備一支長鏡頭,幫我捕捉了一些鏡頭。


人在江湖各有本事,有人在中環高級寫字樓頂端單位無日無之地面對電腦畫面凝視著全球股市走勢買賣股票。靠這樣的伎倆能賺錢,而且賺大錢,我們姑且叫它做:【本事】。
我是一個尊敬勞動階級的人,所謂‘一技旁身’,我不管是做廚房給我們燒菜的,為我們理髮的。又或者做地盤,在驕陽底下‘紮鐵’的勞工,總之,作者個人向來尊敬依靠體力勞動維生的男人。 我身為一名新聞攝影師跑報道現場,我個人對自己的定義也是‘勞動階級’,是一名【勞工】,而且我以做勞工為榮。我入行以前曾經在中環皇后大道中某日本大洋行打了四年工,買賣化工產品每天穿西裝打領帶著皮鞋。那生活,不是一個【人】的生活,更不是男人甘於接受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決定拋棄那非人道的生活。


搭棚架,可以說是香港著名的’奇景’,外國遊客看見有人在搭棚,他們肯定駐足以好奇的眼光觀察搭棚工人在那竹架上面的精彩‘特技表演’嘖嘖稱奇。


昔日的苦力,今天的專業人士,靠技術,靠膽量... 今天香港的【搭棚工人】地位今非昔比。任何人可以學習雕蟲小技,但是此類技術不是三兩天就可以學習,是經過長年的刻苦練習和經驗積累而得的一門高度專門性專業。




一個個男子漢在棚架上默默無言地在做事,在群體完美的默契下完成搭棚和拆棚兩個步驟。我對他們的工作百看不厭。






男兒大丈夫在半空中渾身是膽非常有【型】。



我很羨慕他們。





Ren
2017, 7-22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盛夏-調景嶺







今天下午沒事幹,心血來潮跑到港鐵東端終點站【調景嶺】。


作者最後涉足調景嶺是二十年前,那個【回歸年】。我很久沒有來這個地方了。從調景嶺站出來抬頭望,看見有一座什麼設計學院大樓在我眼前轟然矗立,周圍都是高樓大廈。我向年輕人問路,問他海邊在哪裡,以前那個碼頭在哪裡。年輕人指著東方跟我說明如何到海邊。


二十年前這裡曾經是一個國民黨軍眷,外省後裔的聚居地,是著名的‘反共基地’。當時‘97回歸在即,港府決定拆遷調景嶺(如同拆卸九龍城寨,調景嶺的拆遷很可能涉及中共背後的旨意)所以我也趁它還在,前後往返該地數次把調景嶺的最後景觀給紀錄了下來。當時的調景嶺已經有一半人口離開,剩下一些老弱婦孺和捨不得離開的小部分居民,氣氛凋零很是寂寞。 


二十年以後回來,調景嶺那個小山頭澈底給鏟走,土地被地產商夷平。在這基礎上,環視四週盡是高樓大廈,在海邊豪宅比比皆是。龐大的利益,以它暴力的堆土機把一個地方改變得完全面目全非,那個在我記憶中的樸實,破爛,簡陋但滲透著集體記憶和人情的社區已經灰飛煙滅。資本家,又從香港消滅了一個歷史,刪除了過去的共同記憶。





調景嶺夏天的陽光很猛。





Ren
2017, 7-21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海葬







寂寞的維港。


它與你的靈魂在一起。




海,在漆黑的夜晚向你招魂。





回來吧曉波。




Ren
2017, 7-20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沈痛







今天夜晚上千市民舉起了燭光,悼念你的離世,以靜默控訴了屠夫的謀殺。


殘酷無情的流氓要你死無葬身之地。




您走了。




世界有千萬人為你哀悼。




您靈魂不朽。





Ren
2017, 7-15.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香港肖像】- ( 9 )陳日君










陳日君 - 天主教會樞機,慈幼會會士,天主教香港教區第六任正權主教,宗教領袖。




作者今天下午在港島堅道【無原罪聖母主教教堂】正門口約了陳主教見面。



主教準時出現,從我背後輕輕地打了個招呼,我猛回頭,看見陳主教那熟悉的親切笑容。 隨即我熱烈地跟他握手,遞了名片給他,簡短地介紹了我自己和攝影意圖。主教滿面笑容略帶好奇心注意聆聽了我的說明。 主教跟我說,現在主教堂有一部分正進行翻修工程,會不會影響我的拍攝工作 ?我說不會。我把陳主教領到祭壇,請他坐在主教座椅上。教堂裡面沒有開冷氣,風扇也都沒有開,很悶熱。我問了主教是不是很熱,要不要休息一下定一定神然後繼續? 是不是應該叫人打開那些風扇吹吹風?主教說沒有關係。我感受到他為人隨和不是一個神經質的人。


恰巧昨日劉曉波被中共謀殺身亡,所以我請求陳主教為劉曉波祈禱。


陳主教,上海人。他為了避開中共對大陸基督徒的迫害少年時離開了中國。以後大半輩子在香港以其德高望重的人格領導天主教會備受教徒愛戴。他老人家以堅貞不渝的基督教信仰拒絕與邪惡妥協多年來維護天主教教會正統,與中共宗教局周旋,為信仰自由而鬥爭。他是中共的眼中釘肉中刺,是不共戴天的‘階級敵人’。 陳主教雖然身為基督徒,卻不把自己置身度外積極過問政治,關心本港社會改革,推動民主,捍衛天主教會免受中共赤化荼毒。陳日君所展現的傲骨使我欽佩不已。


因主教年事已高最近又身體欠安,所以此番攝影採訪倍加珍貴。作者今天以個人身份親身感受了這位可愛的老人,可敬的宗教領袖,真正基督徒的風範。我今天有緣為主教拍照感到非常榮幸。



祈願陳日君主教健康長壽繼續為港人為教會發出正義之聲。








廖中仁 ( Liau Chung Ren )
7-14,2017
Instagram@bluuren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悼曉波







陽曆2017年7月13日,中國民權鬥士,異見分子,政治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被中共謀殺。


劉氏活到61歲,留下愛妻劉霞。




感謝您為中國爭取民主鬥爭的付出,我們不會忘記你,我們將繼承您的遺志。






願英雄在天之靈安息。




廖中仁祈禱
2017年7月13日晚
Instagram@bluuren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女人永遠是【天使】







香港【回歸】二十週年慶典意猶未盡還在繼續。


今天下午經過文化中心前面偶然看見一群【天使】。
女人無論到什麼年紀永遠愛美,還需要男人對她的讚美。





女人到什麼年紀一顆嚮往【天使】的心不死。





Ren
7-11, 2017
Instagram@bluuren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香港肖像】- ( 8 )黃清和







黃清和 - 教車師傅,【保釣行動委員會】成員。



昨日【7.7】盧溝橋事變80週年紀念日。香港【保釣】組織昨日在日本國駐香港領事館所在地,交易廣場樓下外面天橋設置了一對中朝兩國民族的【慰安婦】銅像以紀念【盧溝橋事變】80週年也趁機對日本安倍政權表示抗議,據說日本領事館已通知港府要求把那兩尊慰安婦銅像給撤走。


作者認得黃清和,因為哪裡有【保釣】愛國示威哪裡就有他的影子,他更是‘老支聯會’的,所有愛國運動總是少不了他的份兒。我今天本來要找【阿牛】曾建成來採訪,可是去了人不在,所以臨時找了黃叔聊一聊,反正我相信一切隨緣,無所謂。
我跟黃叔隨意打開了話匣子,從他出身,童年開始問起,問了很多問題。黃叔興緻勃勃地為我仔細解答了所有問題。


黃清和,廣東省台山人,幼年他家鄉受到侵華日軍蹂躪,他親眼目睹鬼子在鄉下的暴行,說不能忘記那些記憶。 抗戰勝利後他於40年代從大陸遷居香港,是早期移民。黃叔跟我說他在八歲時參加童軍,在1953年石硤尾大火中被政府徵召做救災義工負責安頓兩萬多災民。黃叔和我敘述當年情形如數家珍顯得很開心,在他語氣裡面透著一絲自豪。據說後來黃叔投身工業任職織布廠工人,更和他老闆一起在海外闖天下,到印尼打了三年工。



黃叔相貌很好,我在採訪中間稱讚他,說他相貌甚有威嚴,像關公。我逗得老人家很開心,他連忙說:“多謝”。



無獨有偶,黃叔今年八十歲,正是生於【盧溝橋事變】那一年。






歷經風霜錚錚鐵骨,我向老前輩敬禮。







Ren
201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