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金門記憶
我在1993年9月為美國新聞週刊日本版遠赴台灣金門島做了6天的採訪。
這事迄今已是整整21年前的事情,真使我感到光陰似箭。1949年國府遷台之後不久蔣介石為了保護這國民黨最後領土,反攻基地 - 【臺灣】,實施澈底的封鎖,任何人不讓進,不讓出。蔣,不久就向臺灣全島頒布【戰地政務令】(或通常稱為:【動員戡亂】)實施戒嚴。直至1992年在李登輝執政期間結束了長達四十三年的【動員戡亂】狀態(即:解除戒嚴令)。我在那時,首先向新聞週刊主動提出既然取消了戒嚴,我們應馬上動身採訪這以往拒絕外界報道採訪的臺灣面對大陸軍事最前線,這神秘的要塞島。
就這樣我在那年初秋在金門呆了5個晚上,除了擔當攝影任務之外,還要負責美國白人記者的傳譯。總之,我們是第一批外國媒體記者被批准進入該軍事禁地。我雀躍非常。那是我人生中一次難忘的經歷。不過今天我要談的,並不是在島上的攝影經歷而是以後的事情。 我當初向【新聞週刊】建議,報道的格調必須嚴肅,不可輕浮,要從大陸/臺灣的長期對立局面帶出一個故事來。 不料,我回到香港以後日本版圖片編輯跟我說這故事由原先預定的兩岸政治對立的嚴肅角度轉換為一輯 travelogue。我頓時震怒。更令我沮喪的是,在草稿的 rough lay-out 上面他們把我好好的照片澈底給砸了。無論所選照片和 lay-out 均做的很差,這使我非常氣憤。結果我在長途電話上面狠狠地批評了我日本圖片編輯的無能,鬧得很不愉快。最終那一專輯定稿為三頁/三圖片,arrangement 完全不盡人意,我非常不滿。 我越想越氣遂決定等【新聞週刊】刊登了專輯之後把全部幻燈底片從那裏拿回來自己撰寫日文稿配以自己拍回來的照片準備把它在其他雜誌上刊登。那是我當時的氣慨。結果,不久我把我的照片以圖片報道形式刊登在日本第一流出版社,【集英社】所出版的雜誌,發表了共8頁10張圖片故事。這是很大的篇幅,一切有關圖片 lay-out,設計由我自己親自掌握。我且以破格每一頁4萬日圓的高價把我的圖片賣出(當時平均價格最高大約1萬6千日圓/頁)。我自導自演的這輯有關臺灣金門島的圖片報道出版以後,我傳真【新聞週刊】日本版圖片編輯叫他買一份來看一看。翌日早上日本人打了一個長途找我。在電話中他語帶尷尬地跟我說他看到我的金門專輯表示很精彩。我這樣回答了他:“我的圖片本來是不是應該以這樣的格調發表呢?” 他簡單地答道:“是”。那是我人生中一個勝利。
我想告訴所有欲想成為專業的業餘攝影師。若有一天有幸成為【攝影師】時,第一,對自己的才華要有自信,第二,若覺得自己的作品受到不當的待遇時要為自己的照片據理力爭。哪怕他是什麼人或代表什麼大機構。若一個攝影師做不到這一點,他只不過是個天天討飯吃的‘影相佬’,是滿身汗臭的信差而絕不是一個 photographer. 此乃本人信念。
人人都可以做‘攝影師’但是能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為自己的作品斬釘截鐵地說一聲 “it is a good picture" 這類攝影師我很少看見。
我慶幸我可能是其中一個,雖然我為我的脾氣付出了很大代價。
廖中仁
18-Sept, 2014
Instagram@bluuren
* 日本【集英社】雜誌有關金門專輯開頁封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