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已經在上個月底壽終正寢。
6月24日早上,【蘋果】出版了最後一版報紙,其封面大字標題:港人雨中痛別「我地撐蘋果」。
我認為這標題很糟糕。為何?因為它敗在俗氣。 我明白香港是廣東省一部分,是廣東人講廣東話的地方。所以,如果喜歡,廣東人用粵語表現所思所想此乃天經地義,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如果說到要辦報紙,辦中文報紙,我們不可以把地方土話隨便帶進報紙裡面大字標題‘我哋’,‘你哋’,‘拒哋’ ,‘阿拉’,‘儂’的(上海話)。須知中國話有官方語言,標準語言,即:【國語】(大陸叫:[ 普通話 ] )。如果辦中文報刊,隨意以地方語言代替標準語言,它,會變得很俗氣因為它喪失了應有的文化格調。而今天,強調本土主義的普遍香港人很少人想到這些問題認為無所謂,這,也包括了從事所謂:[ 文化事業 ] 的傳媒人士。‘ 港人雨中痛別 ’ 是沒有問題的,只是跟著來的是 [ 我哋撐蘋果 ] ,這格調就一下子貶了三級。同時,‘撐蘋果’這句話在這幾年的抗爭中已經用到爛了,我十分懷疑【蘋果日報】編輯部那麼多人為什麼不能為最後一版【蘋果日報】想出更好的標題,為何把這樣的陳腔濫調一再循環利用?這就有點可笑。
【蘋果日報】的最後頭版標題,應該是:港人雨中痛別 - 後會有期。
為何[ 後會有期 ]?是要告訴世人,‘蘋果不會就此結束’ 而有死而復生捲土重來的那一天,和大家再見的那一天。
但是,【蘋果日報】編輯部眾人卻選擇用粵語: [ 我哋撐蘋果 ] 來給最後一版一錘定音,足見現在香港搞中文傳媒的文化水平之低實在可悲。凡是喜愛民主自由的香港人都‘撐蘋果’,這是不用去強調的,但是【蘋果日報】結束26年事業的最後一版標題卻用這樣的俗氣言語來做為結束語未免太馬虎太沒文化。
因為【蘋果日報】編輯部文化水平低,所以,【蘋果日報】也就不會在可見的未來與香港人【後會有期】了。再加上很屎的封面照片,我看【蘋果】確實玩完沒有復活的希望。
人,不可沒有一點墨汁兒否則鬧笑話。
廖中仁 Liau Chung Ren
2021, 7.7
Instagram@frame25_ren
* 英國【衛報】封面 / 攝影:廖中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