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拍攝清明節的難處

 


昨天清明節。


近年清明節異常乾燥,‘ 清明當重陽 ’,沒有那個 “ 清明時節雨紛紛 ” 的感覺,十分掃興。昨日天氣微寒也短暫下了一些小雨,幾年以來最理想的清明天氣,於是我拿出相機到粉嶺墓地去看看有什麼可拍。


去年在武漢肺炎籠罩下,在清明節那一天我到墳場去逛了一下。到了沙田寶福山,他們對傳媒採訪很忌諱(不是因為武肺問題,而是2019年抗爭剛過餘溫未了怕民眾在他們墳場範圍有什麼‘動作’)必須事先登記才讓進去十分擾人所以我乾脆走人不屑在那個鬼地方拍攝。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孝親節】,是中國二十四節氣裡面春季大祭,慎終追遠孝子賢孫,千年民族傳統自然重視。因為它是祭祀先人(死人)活動,所以當然非常‘私隱’,遺族當然不希望被外人打攪。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做為拍攝者,很難,譬如,用廣角鏡頭接近他們,我們更不好意思跟他們說,“我是記者,能不能讓我拍幾張照片 ?” 此類混蛋的話( 因為答案幾乎絕對是 NO, 除非有人非常通情達理 )。因此,我們通常只能利用長鏡頭偷拍。但偷拍,要捕捉好突出的瞬間,也不能讓圖片的影像感變得很業餘。拍攝【清明節】,有一般慣常拍攝方法,到墳場找一個墓碑密集的地方用長鏡壓縮影像。通常我們看到的新聞圖片均採用這方法。但是我們不能不斷地重蹈覆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一個單調模式。

死人,哭喪,祭祀,這些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忌諱我們拍攝清明祭祀首先必須顧及‘孝子賢孫’們的感受不得冒犯。如何在特定文化禁忌的掣肘中盡量做到最好,是對我們拍攝者的一個小小挑戰。 我們希望盡量接近被攝體,又不能冒犯主人家。太遠了,拍攝出來的東西少了投入感,增加了窺探的感覺。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不容易的。


我們只能每一年清明節不斷地嘗試,直至拍到比較滿意的圖片為止。至於筆者拍出來的圖像暫時也只能如此。


廖中仁  Liau Chung Ren

2021, 4.5

Instagram@bluuren / frame25_ren 


* tap open im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